加強政治監督 堅決防止和糾正政績觀偏差
時間:2022/4/21 17:31:43 訪問次數:0次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要從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干部抓起,樹立正確政績觀,尊重客觀實際和群眾需求,強化系統思維和科學謀劃,多做為民造福的實事好事,杜絕裝樣子、搞花架子、盲目鋪攤子。紀檢監察機關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深入學習領會這一重要論述,切實履行政治監督職責,推動廣大黨員領導干部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決防止和糾正政績觀偏差,圍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切實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
深入查找政績觀偏差的表現形式
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沉著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但同時,也有個別地區、部門、單位和領導干部缺乏對政績觀的科學認識與把握,政績觀產生偏差,在工作中陷入誤區,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了一定損失。落實樹立正確政績觀要求,首先要堅持問題導向,查找政績觀偏差的表現形式。
重物質輕人文。有些工作指導思想上片面追求物質生產力的增長速度,忽視精神文明、意識形態建設,導致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只注重“管肚子”的業績,在“管腦袋”上下的功夫不夠。有些不敬畏歷史、不敬畏文化、不敬畏生態,破壞城市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風貌,嚴重傷害了群眾感情,造成負面影響。
重形式輕效果。有些工作存在重虛輕實現象,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善于開會部署喊口號,不注重研究務實管用的舉措,扎扎實實抓落實、敢于碰硬抓落實不夠,重視辦會議、辦活動、辦講座,忽視抓調研、抓落實、抓檢查,把說了當做了,把做了當做成了。有些干工作疲沓拖拉,遇問題推諉扯皮,甚至欺瞞虛報工作業績。
重顯績輕潛績。有些在制定政策、處置問題中只顧眼前不顧長遠,只求當下平安無事,缺乏長遠戰略謀劃,埋下的風險隱患一旦發作,就會對國家長治久安造成嚴重影響。有些只樂于從事“顯山露水”“表面風光”的事,而對事關全面協調發展的基礎工作、對標新思想的政策研究調整、人才教育培養等花時長、難度大、成效慢的工作不夠重視、不夠投入,難有實質性進展。
重局部輕整體。有的一定程度存在部門保護主義、地方保護主義,只從本部門本單位角度出發,站在本單位、本地區立場思考、辦事,只追求局部利益,只考慮部門權益,缺乏戰略思維、全局觀念、換位思考。這些都給工作大局造成不利影響。
深入剖析政績觀偏差的根源
政績觀直接反映領導干部從政的價值取向,政績觀產生偏差,歸根結底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了問題,黨性意識、宗旨意識不強,群眾觀不夠牢固,新發展理念沒有真正樹立起來。
初心使命偏離。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如果領導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忘卻了初心使命,把個人意志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就會在權力行使上目的不純,工作出發點不是為黨盡責、為民造福,而是樹立自身形象、謀求升遷,于是追逐名利、患得患失、濫用權力,也必然做出一些自以為領導滿意卻讓群眾失望的事,這是產生政績觀偏差的根本所在。
形式主義作祟。形式主義背后反映的是功利主義、實用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如果領導干部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擔責,就會滿足于做表面文章,熱衷于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矛盾和問題,必然出現重顯績不重潛績、重形式不重效果等政績觀偏差現象。
官僚主義仍存。官僚主義的背后是“官本位”思想,是特權思想、等級觀念殘余的反映和表現。如果領導干部居官自傲、官氣十足,只是聽匯報、作批示,但是不問落實、不抓到位,就會對實際情況不了解不關注,以“老經驗”對待新事物,以“我以為”代替“是那樣”,拍腦袋決策,以致出現在行使權力時缺乏敬畏、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等問題。
本位主義凸顯。本位主義就是政治站位不夠,缺乏系統思維、全局眼光,一切從本部門、本單位、本地區的利益出發,不顧大局,不顧整體。如果領導干部把小團體的利益看得過重,就會在處理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時,只注重局部利益而忽視整體利益,其結果必然是既損害整個大局的工作又無益于局部工作。
深入開展政績觀偏差監督檢查
領導干部政績觀出現偏差,不僅影響一個地區、一個部門、一個單位事業的順利發展,還會影響干部隊伍的健康成長,甚至給黨和國家發展大局帶來風險。堅持正確的政績觀,領導干部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教導,強化系統思維和科學謀劃,堅決反對各種錯誤的政績觀,努力創造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紀檢監察機關要履行專責監督職責,深入開展對政績觀偏差問題的監督檢查,推動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防止和糾正政績觀偏差。
夯實理想信念根基,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正確的政績觀要事出公心。只有守住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才能以長遠、科學、多維的眼光來謀劃政事,才能實現顯績、潛績的有機統一。黨員干部有了堅定理想信念,才能經得住各種考驗,走得正、走得穩、走得遠。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干部頭腦,深刻理解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把好思想總開關,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堅決同各種錯誤的、偏差的政績觀作斗爭,堅持實事求是精神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對“國之大者”了然于胸,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
加強為民服務宗旨教育,推動權力規范行使。正確的政績觀要有敬畏人民之心,讓自己所做的事情對得起賦予我們權力的人民。“政聲人去后,民意閑談中。”黨員干部要把造福人民作為最大政績,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實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紀檢監察機關要通過政治監督,推動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不計較個人名利,追求人民群眾的好口碑、歷史沉淀之后的真評價。要牢記權力來自人民、當為民所用,多問問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慎重決策用權,讓政策更有生命力,把實事辦到心坎上。
貫徹好新發展理念,確保完整準確全面落實。在發展觀上出現盲區,就會在政績觀上陷入誤區;在政績觀上出現偏差,就會在發展觀上偏離科學。新發展理念是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我們黨關于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貫徹新發展理念,是全黨的重要政治要求和重大政治任務,也是樹立正確政績觀的必然要求。紀檢監察機關要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開展監督檢查,助力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切實做到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遵循經濟規律追求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追求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追求包容性發展。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堅決防止只顧當前短期效益、片刻利益,而制約了持續發展、長遠發展,以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代接著一代干的恒心毅力腳踏實地推動高質量發展。
強化日常監督檢查,嚴肅查糾政績觀偏差的問題。“政貴有恒,治須有常”。堅持正確政績觀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必須加強監督檢查,真正落到實處。紀檢監察機關要充分發揮政治監督職能,經常性檢視提醒黨員干部自覺把牢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用好手中權力。要加強對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持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切實推動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落地、確保政令暢通。要加大問題線索查處力度,及時發現和整治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及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安全生產等工作中出現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本位主義等問題,對違反黨紀國法的嚴肅懲處,督促黨員干部在行使權力時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要精準用好問責利器,堅持“三個區分開來”,既對不作為、亂作為的干部嚴肅追責問責,又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撐腰鼓勁,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奮發有為,努力交出讓人民滿意的新時代答卷。
(作者系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中央統戰部紀檢監察組組長)